“黑红也是红!”6月底,湖南小伙周景明(曾用名朱雀玄武敕令)对着镜头坦承自己频繁改名的真实目的时,眼神里还带着执拗。可短短三天后,他在社交平台突然发布致歉声明:“以后不再申请改名”——这场持续13个月、提交11次申请的改名闹剧,最终以“周景明”的身份证尘埃落定。
一、从“朱云飞”到48字尊号:一场行为艺术式更名狂欢
这个24岁郴州青年的改名史堪比荒诞连续剧:
第一季:2024年5月,嫌本名“朱云飞”太普通,改成游戏ID“朱雀玄武”
加更篇:2025年1月觉得不够霸气,后缀“敕令”变“朱雀玄武敕令”
玄幻篇:4月申请改名“周天紫微大帝”被拒,转战“周黄帝武则天”
魔幻终章:甚至提交48字超长尊号“周天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御历万道无为大通明殿昊天金阙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差点让户籍系统崩溃
当桂阳县公安局统计发现,13个月内这已是第11次申请,工作人员老张对着电脑直摇头:“光给他重制身份证就耗了三个月工作量,每次改名要更新七大系统,银行卡、社保卡全得重办”。
二、被忽视的改名红线:公序良俗与公共成本
虽然《民法典》赋予公民姓名变更权,但山西等地明确规定一年更名不得超过两次。法律界人士指出关键矛盾点:
“取名‘玉皇大帝’看似有趣,实则踩了公序良俗红线。试想某天法庭传唤‘周天紫微大帝’,庄严司法尊严何在?”(张冶钢律师观点)“每次改名消耗的行政成本超2000元,11次申请足够支撑三十个新生儿落户流程”(户籍民警透露)
更荒诞的是,当小伙担心高考录取通知书因名字不符无法签收时,教育考试院哭笑不得回应:“认身份证号不认名字!这常识都不知道?”
三、流量狂欢下的心理困局
在“黑红也是红”的宣言背后,诊断书揭开更沉重真相——韶关市中医院临床诊断显示其患有分离型癔症和郁病。知情人士透露:“他退学时写信说家里没饭吃,结果父母在外打工养家;投诉老师诱导退学,聊天记录却显示他主动申请”。这种矛盾行为,像极了某位心理医生的犀利点评:“当现实世界找不到存在感,有些人就在名字里造神坛”。
四、姓名权边界启示录:自由不是任性护身符
这场闹剧留下三重警示:
行政资源警戒线某地政务大厅墙上贴着提示:“改名超两次需所长特批”,就是防着有人把公共服务当儿戏。毕竟更新户籍信息不是改网名,动辄牵动银行、教育、医疗多部门联动。
命名伦理的共识武汉大学尚重生教授说得在理:“姓名权绝非任性的权利,当‘周乔治华盛顿’出现在同事群,你让美国国父情何以堪?”
流量经济的反噬当他晒出246分高考成绩单,评论区扎心提问:“把改名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早够本科线了吧?”
五、闹剧落幕后的冷思考
7月2日凌晨的致歉声明里,周景明承诺8月填报专科志愿。或许他终于明白:名字改得再玄幻,外卖订单不会自动送达;ID取得再霸气,人生剧本还得靠实力书写。正如老户籍警的朴素忠告:“叫狗剩的当院士不丢人,叫圣君的送外卖不可耻——名字是爹妈给的起点,体面却是自己挣的”。
这场持续406天的更名马拉松,消耗了38份申请材料、11次系统更新、无数公共资源,最终在“周景明”这个寓意“春和景明”的名字前画上句号。它像一面照妖镜,映出流量时代里那些被扭曲的成名焦虑,也照见法治社会里权利与责任的永恒天平。
那么最后想问:当改名成为行为艺术,我们该宽容个性还是守卫秩序?
#高考人生始发站#
配资炒股平台网,国榮配资,配资公司最靠谱三个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